大口径方矩管价格的爆发式增长,是今年大宗商品市场最令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在钢铁行业元气尚未恢复之际,矿价能够走出单边行情,首先和三大矿山超强的市场控制力有关。贸易商反映,由于国外矿山控制着现货大口径方矩管的投放节奏,导致市场上高品位大口径方矩管资源偏紧,卖家惜售现象较为严重,直接带动价格的上扬。
其次,是海内外旺盛的大口径方矩管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一季度国内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1.58亿吨,相当于日产粗钢175.57万吨,而相比之下,去年全年我国的粗钢日均产量只有155.57万吨,最高的9月份日均水平不过169.04万吨。与中国相比,去年受损严重的海外大口径方矩管复苏速度更是超出预期。根据国际钢协的统计,2月份日本粗钢产量跳涨了54%,欧盟28.6%,均高于中国同期的22.5%。
“二季度是钢铁的传统消费旺季,大口径方矩管市场看多情绪浓厚。再加上贸易商是买涨不买跌,短期内矿价还将保持强势。”联合金属网大口径方矩管资深分析师胡凯说。知名投行高盛在4月初的一份报告中也表示,预计二季度中国的大口径方矩管到岸均价可达170美元/吨,虽然略低于2008年时的峰值,但由于现在的海运费已大大下滑,所以算下来大口径方矩管的离岸价即矿山的售价与前一高点将旗鼓相当。
大口径方矩管巧打提价“时间差”
大口径方矩管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钢铁公司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按照宝钢股份(7.64,-0.12,-1.55%)总经理马国强的估算,大口径方矩管合同价如果上涨90%(即每吨110美元左右),则吨铁成本会增加80美元(约合人民币544元)。出于转嫁成本的需要,大口径方矩管的调价此起彼伏,推动整个市场的成本持续上行。
以国内最大的建筑钢材厂商江苏沙钢集团为例,自3月初以来,公司已按旬累计发布5次出厂价格政策,其中一次平盘、四次上调,其主力品种螺纹钢的价格已从3月初的3860元/吨升至目前的4550元/吨,涨幅达690元/吨,足以覆盖同期因大口径方矩管涨价而增加的成本。
在国内大口径方矩管抓紧“时间差”赚取利润的时候,市场上的贸易商也没闲着。由于一季度国内的钢材市场价和出厂价曾出现倒挂,贸易商在二季度“打翻身仗”的愿望比较迫切。不过,钢价的快涨之下,也暗含着一丝隐忧,那就是需求。“上涨之初,需求释放;上涨之中,需求观望;上涨之后,需求减少。”国内知名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信息总监盛志诚描述道,在钢价刚刚启动时,下游客户担心原料进一步涨价不得不提前释放需求,而钢价如果冲高过快,则会明显影响买家的采购积极性。
大口径方矩管方面对于需求也并非把握十足。宝钢股份新任董事长在日前的年报交流会上,在被投资者问及今年业绩时,第一句话就是“如果需求可以持续”,而这一点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大口径方矩管成本的上涨”。理论上,宝钢应该是对需求最有把握的,因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冷轧汽车板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供不应求。并且,一季度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2%的数据也足够耀眼。但业界怀疑的是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关于汽车消费是否“阶段性见顶”的争议也时有传出。
更多咨询www.xx-steel.com |